小型醫院 污水處理設備生物處理法和自然處理系統比較, 占地面積小,抗氣候等外界影響的能力強,建設的地點選擇范圍大,處理穩定,處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資、運行成本要高于自然處理系統。
產品時間:2024-09-12
小型醫院 污水處理設備
專業處理污水的廠家——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污水種類涵蓋:生活污水、醫療污水、洗滌污水、清洗污水、屠宰污水、噴涂廢水、食品加工污水等。
如需要處理污水可隨時找我們,公司可幫助設計、選型、看現場、出方案、報價、指導施工等服務。
根據厭氧污泥床內污泥形成的形態和達到的COD容積負荷,可以將污泥顆粒化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運行期:
(1)投產運行期:從接種污泥開始到污泥床內的COD容積負荷達到5kgCOD/m3.d左右,此運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2)顆粒污泥出現期:這一運行期的特點是有小顆粒污泥開始出現。當污泥床內的總SS量和總VSS量降至低時本運行期即告結束,這一運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不太好;
(3)顆粒污泥形成期:這一運行期的特點是顆粒污泥大量形成,由下至上逐步充滿整個厭氧污泥床。當污泥床容積負荷達到16kgCOD/m3.d以上時,可以認為顆粒污泥已培養成熟。該運行期污泥沉降性很好。
污泥的流失與外部沉淀池的設置
在升流式厭氧泥床內雖有氣液固三相分離器,混合液進入沉淀區前已把氣體分離,但由于沉淀區內的污泥仍具有較高的產甲烷活性,繼續在沉淀區內產氣;或者由于沖擊負荷及水質突然變化,可能使反應區內污泥膨脹,結果沉淀區固液分離不佳,發生污泥流失而影響了水質和污泥床中污泥濃度。為了減少出水所帶的懸浮物進入水體,外部另設一沉淀池,沉淀下來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床內。設外部沉淀池的好處是:(1)污泥回流可加速污泥的積累,縮短投產期;(2)去除懸浮物,改善出水水質;(3)當偶爾發生污泥大量上漂時,回收污泥保持工藝的穩定性;(4)回流污泥可作進一步分解,可減少剩余污泥量。
設外部沉淀池的升流式厭氧污床工藝流程。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設計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工藝設計主要是計算厭氧污泥床的容積、產氣量、剩余污泥量、營養需要量.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池形狀有圓形、方形、矩形。污泥床高度一般為3-8m,多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當污水有機物濃度比較高時,需要的沉淀區面積小,反應區的面積可采用與沉淀區相同的面積和池形。當污水有機物濃度低時,需要的沉淀面積大,為了保證反應區的一定高度,反應區的面積不能太大時,則可采用反應區的面積小于沉淀區,即污泥床上部面積大于下部的池形。
氣液固三相分離器是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污泥床的正常運行和獲良好的出水水質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設計時應給予特別的重視。根據經驗,三相分離器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混和液進入沉淀區之關,必須將其中的氣泡予以脫出,防止氣泡進入沉淀區影響沉淀;
2、沉淀器斜壁角度約為50o;
3、沉淀區的表面水力負荷應在0.7m3.h以下,進入沉淀區前,通過沉淀槽低縫的流速不大于2m/h;
4、處于集氣器的液一氣界面上的污泥要很好地使之浸沒于水中;
5、應防止集氣器內產生大量泡沫。
第2、3兩個條件可以通過適當選擇沉淀器的深度-面積比來加以滿足。對于低濃度污水,主要用限制表面水力負荷來控制;對于中等濃度和高濃度污水,在*負荷下,單位橫截面上釋放的氣體體積可能成為一個臨界指標。但是直到現在國內外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只要負荷率不超過20kgCOD/m3.d,厭氧污泥床高度不大于10m,可以預料沒有任何問題。
污泥與液體的分離基于污泥絮凝、沉淀和過濾作用。所以創造條件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對于分離器的工作是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注意是防止氣泡進入沉淀區,要使固一液進入沉淀區之前就與氣泡很好分離。在氣-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氣泡進入沉淀區,所以在一些情況下必須考慮設置排放這些浮渣或破壞這些浮渣的設施。
小型醫院 污水處理設備如上所述,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混合是靠上流的水流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泡來完成的。因此,一般采用多點進水,使進水均勻地分布在床斷面上。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容積的計算一般按有機物容積負荷或水力停留時間進行。設計時可通過試驗決定參數或參考同類廢水用的設計和運行參數。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啟動
1、污泥的馴化
升式套氧污泥床設備啟動的大困難是獲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厭氧污泥。好的辦法加以馴化,一般需要3-6個月,如果靠設備自身積累,投產期可長達1-2年,初中表明,投加少量的載體,有利于厭氧菌的附著,促進初期顆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狀污泥比輕的易于顆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厭氧污泥可縮短啟動期。
2、啟動操作要點
(1)好一次投加足夠量的接種污泥;
(2)從污泥床流出的污泥一般不需回流,以使特別軾的污泥連續地從污泥床流出,使較重的污泥在床內積累,并促進其增殖進行顆粒化;
(3)啟動開始廢水COD濃度較低時,未必泥顆粒化快;
(4)初污泥負荷率應低于0.1-0.2kgCOD/kgTSS.d;
(5)污水中原來存在的和產生出來的多種揮發酸未能有效分解之前,不應提高有機容積負荷率;
(6)可降解的COD去除率達到80%左右時,才能增加有機容積負荷率;
(7)為促進污泥顆粒化,反應區內的小空塔速度為1m/d,采用較高的表面水力負荷有利于小顆粒污泥與污泥絮凝分開,使小顆粒污泥發展為大顆粒。
SBR法的分類
SBR法主要有4種分類方:
1)按進水方式分
按進水方式可分為序批進水式和連續進水式。
序批進水方式,由于沉淀階段和排水階段不進水,所以較易保證出水的水質,但需幾個反應池組合起來運行,以處理連續流入污水處理廠的污廢水。連續進水方式,雖可采用一個反應池連續地處理廢水,但由于在沉淀階段和排水階段污水的流入,會引起活性污泥上浮或與處理水相混合,所以可能使處理水質變差。如果在沉淀階段和排水階段減少進水水量,可減少其影響。
*混合序批反應器內有機物濃度、MLSS濃度以及溶解氧濃度較為均勻。循環式水渠型反應器溶解氧隨混合液的流向變化而變化,但有機物濃度、MI SS濃度在各點大致也是均勻的。
2)按反應器的形式分
按反應器的形式可分為*混合序批反應器與循環式水渠型反應器。
3)按污泥負荷分
按污泥負荷SBR可分為高負荷和低負荷兩種。高負荷方式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當,低負荷與氧化溝或延時曝氣相當。高負荷一般為0.1~0.4kgBOD/(kgSS·d),低負荷為0.03~0.05kgBOD/(kgSS·d)。4)按進水階段是否曝氣分
按進水階段曝氣與否可分為限制曝氣、非限制曝氣和半限制曝氣。
限制曝氣:進水階段不曝氣,多用于處理易降解有機污水,如生活污水,限制曝氣的反應時間較短;
非限制曝氣:進水同時進行曝氣,多用于處理較難降解的有機廢水,非限制曝氣的反應時間較長;
半限制曝氣:進水一定時間后開始曝氣,多用于處理城市污水。
SBR法的特點
1.SBR法的優點:
1)工藝簡單,節省費用
原則上SBR法的主體工藝設備,只有一個間歇反應器(SBR)。它與普通活性污泥法工藝流程相比,不需要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及其設備,一般情況下不必設調節池,多數情況下可省去初次沉淀的。1985年Arora等人對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8個SBR法污水處理廠調查,其中只有一個處理廠設置調節池,另兩個處理廠設初次沉淀池。縱觀污水人工生物處理各種工藝方法,象SBR法這樣簡易的工藝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