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5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厭氧水解如果水解比較充分,則有機物的去除效率都會比較高,但其主要問題是對懸浮物、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差一些, 而人工濕地去除氨氮和磷的效果卻非常好,出水較清,懸浮物則很容易達標。但是人工濕地的卻是對進水要求比較高,必須有前處理先去除生活污水中大顆粒雜質,避免引起濕地濾料的堵塞。
產品時間:2024-09-11
每天25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公司銷售產品: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氣浮機、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斜管沉淀池。
適用污水種類:生活污水處理、醫療污水、各種洗滌、清洗污水、屠宰污水、養殖污水、食品加工污水等。
買設備公司專車送貨到客戶適用現場,派專業工程師上門安裝,一對一技術培訓。
氧化溝的技術特點:
氧化溝利用連續環式反應池作生物反應池,混合液在該反應池中一條閉合曝氣渠道進行連續循環,氧化溝通常在延時曝氣條件下使用。氧化溝使用一種帶方向控制的曝氣和攪動裝置,向反應池中的物質傳遞水平速度,從而使被攪動的液體在閉合式渠道中循環。
氧化溝一般由溝體、曝氣設備、進出水裝置、導流和混合設備組成,溝體的平面形狀一般呈環形,也可以是長方形、L形、圓形或其他形狀,溝端面形狀多為矩形和梯形。
氧化溝法由于具有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較低的有機負荷和較長的污泥齡。因此相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調節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還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溝能保證較好的處理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巧妙結合了CLR形式和曝氣裝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溝具有*水力學特征和工作特性:
1) 氧化溝結合推流和*混合的特點,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緩沖能力,通常在氧化溝曝氣區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點的再上游點安排出流。入流通過曝氣區在循環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圍繞CLR繼續循環。這樣,氧化溝在短期內(如一個循環)呈推流狀態,而在長期內(如多次循環)又呈混合狀態。這兩者的結合,即使入流至少經歷一個循環而基本杜絕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釋倍數而提高了緩沖能力。同時為了防止污泥沉積,必須保證溝內足夠的流速(一般平均流速大于0.3m/s),而污水在溝內的停留時間又較長,這就要求溝內由較大的循環流量(一般是污水進水流量的數倍乃至數十倍),進入溝內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環液所混合稀釋,因此氧化溝系統具有很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對不易降解的有機物也有較好的處理能力。
2) 氧化溝具有明顯的溶解氧濃度梯度,特別適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處理工藝。氧化溝從整體上說又是*混合的,而液體流動卻保持著推流前進,其曝氣裝置是定位的,因此,混合液在曝氣區內溶解氧濃度是上游高,然后沿溝長逐步下降,出現明顯的濃度梯度,到下游區溶解氧濃度就很低,基本上處于缺氧狀態。氧化溝設計可按要求安排好氧區和缺氧區實現硝化-反硝化工藝,不僅可以利用硝酸鹽中的氧滿足一定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通過反硝化補充硝化過程中消耗的堿度。這些有利于節省能耗和減少甚至免去硝化過程中需要投加的化學藥品數量。
3) 氧化溝溝內功率密度的不均勻配備,有利于氧的傳質,液體混合和污泥絮凝。傳統曝氣的功率密度一般僅為20-30瓦/米3,平均速度梯度G大于100秒-1。這不僅有利于氧的傳遞和液體混合,而且有利于充分切割絮凝的污泥顆粒。當混合液經平穩的輸送區到達好氧區后期,平均速度梯度G小于30秒-1,污泥仍有再絮凝的機會,因而也能改善污泥的絮凝性能。有污水需要處理的單位,也可以到污水寶項目服務平臺咨詢具備類似污水處理經驗的企業。
4) 氧化溝的整體功率密度較低,可節約能源。氧化溝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溝中的平均流速,對于維持循環僅需克服沿程和彎道的水頭損失,因而氧化溝可比其他系統以低得多的整體功率密度來維持混合液流動和活性污泥懸浮狀態。據國外的一些報道,氧化溝比常規的活性污泥法能耗降低20%-30%。
另外,據國內外統計資料顯示,與其他污水生物處理方法相比,氧化溝具有處理流程簡單,超作管理方便;出水水質好,工藝可靠性強;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特點。
生物曝氣流化床技術是介于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和生物曝氣濾池工藝的一種新的水處理工藝,它吸取了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和生物曝氣濾池的優點,具有出水水質好、生物量大、處理負荷高、脫氮除磷效果好、無須反沖洗等優點。目前,它已經開始在城市污水處理、小區生活污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微污染源水預處理、城市污水二級出水回用處理等方面。
生物曝氣流化池技術的特點及能解決的關鍵問題
每天25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生物曝氣流化池的技術特點
與其它好氧水處理工藝相比,生物曝氣流化池工藝有以下技術特點:
① 生物量大。采用了新型的填料——LT型生物流化填料。這種新型填料具有比表面積大、掛膜容易、生物膜更新快等優點。由于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掛膜容易等特點,因而生物量大,生物量可以達到10-20g/L以上,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出5倍以上,同接觸氧化工藝相當;而且由于生物膜更新比較快,因而微生物具有較高的活性,大大提高了處理效率和污水處理效果。
② 傳質效率高。由于本工藝的特點,填料在池中一直處于流化狀態,由于空氣攪動使整個反應池內污水和填料充分接觸,生物膜和水流之間產生較大的相對流速,加快了細菌表面的介質更新,增強了傳質效果,加快了生物代謝速度。而接觸氧化工藝由于填料是固定的,在池中出現了曝氣區和非曝氣區,因而降低了容積負荷。
③ 充氧效率高。由于填料在水中一直呈流化狀態,填料不斷的與氣泡進行接觸并不斷切割,因而其充氧效率高,動力效率在3kg/(kw·h)以上,相比其它工藝提高30%,充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有機物的氧化速度。
④ 具有較高的污染物處理負荷。在污水處理工藝中,其BOD負荷可以達到5-6kg/(m3填料·d);如果要進行脫氮除磷處理,BOD負荷可以降低到1-3kg/(m3填料·d)。
⑤ 脫氮效果好。由于填料表面含有較多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因而本工藝具有良好的脫氮效果。如果配合A2/O工藝,其脫氮除磷效果更佳。
⑥ 出水效果好而且穩定,特別適用于城鎮污水二級出水的回用水處理工藝過程中。配合接觸沉淀工藝,其出水COD可以降低到50mg/l以下,BOD5可以降低到5mg/l以下,SS可以降低到5mg/l以下,氨氮可以降低到5mg/l以下,*可以滿足《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T 48-1999)的限值要求。如果應用于冷卻水的回用,可以作為生物處理預處理階段,后續增加混凝—過濾—消毒等工藝階段。
⑦ 在應用方面。同接觸氧化工藝相比,省卻了填料框架,填料投加方便;同曝氣生物濾池相比,不用進行反沖洗,降低了投資費用和運行費用,運行連續穩定。
活性污泥法是去除有機污染物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國內外95%以上的城市污水處理和50%左右的工業廢水處理都采用活性污泥法。具有很強的凈化功能,去除BOD(生化需氧量)及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濃度的效率高,均可達到95%以上。適合于各種有機廢水,大中小型污水處理廠,高中低負荷。由于是依靠微生物處理,運行費用較低。可實現生物脫氮除磷。
活性污泥及活性污泥法的概念
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氣進行曝氣,并持續一段時間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種絮凝體,是一種黃褐色的絮絨顆粒狀,主要是有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體構成,它易于沉淀分離,并使污水得到澄清,這就是活性污泥。利用污水中的有機質為基質,在DO(溶氧)存在的條件下,即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后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氣池,多余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該方法的運行條件要求具有良好的活性污泥和充足的氧,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20~100cm2/mL,99%以上含水率。
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的原理及流程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向生活污水中不斷注入空氣,維持水中足夠的溶解氧,一段時間后污水中形成一種絮凝體—活性污泥,其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構成,易于沉淀分離,使污水澄清。活性污泥法就是以懸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為主體,在微生物生長有利的環境條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觸,使污水凈化。其主要構筑物是曝氣池和二次沉淀池。需處理的污水和回流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成為懸浮混合液,沿曝氣池注入壓縮空氣曝氣,使污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并供給混合液足夠的溶解氧。這時污水中的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然后混合液進入二沉池,活性污泥與水澄清分離,部分活性污泥回到曝氣池,繼續進行凈化過程,澄清的水排放。由于處理過程中活性污泥不斷增長,部分剩余污泥從系統中排出,以維持系統穩定。
生物膜法處理污水生物膜法處理污水的發展進程
生物膜法是一種古老又在不斷發展中的處理技術,年德國科學家發現生物過濾作用,1865-1893年英國將污水噴灑在粗濾料上,作為膜生物反應器的生物濾池問世,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建造了許多生物膜反應器,四五十年代生物濾池逐漸被活性污泥取代的趨勢,70年代新的反應器以*的優勢受關注。
生物膜法的概念
生物膜法模擬了自然界中土壤自凈的一種污水處理法,使游離態的微型動物,通過吸附作用附著在濾料或某些載體上,如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纖維),在那里生長繁育,并形成膜狀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接觸,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營養物質,為生物膜生的微生物所攝取,污水得到凈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殖增殖。生物膜表面積增大,可為微生物提供較大的附著表面,有利于加強對污染物的降解。
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
生物膜中微生物群體包括好氧菌、厭氧菌和兼性菌,其中有真菌、藻類、原生菌以及蚊蠅的幼蟲等較高等的動物,在生物濾池中兼性菌常占優勢。無色桿菌屬、假單孢菌屬、產黃菌屬以及產堿桿菌屬等是生物膜中常見的細菌。在生物黏層內,微生物生長條件差,常會出現絲狀浮游球衣細菌和白硫菌屬,在濾池較低部位還存在著硝化菌,如亞硝化單孢菌屬和硝化菌屬。若生物濾池中pH值較低,則真菌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濾池頂部有陽光照射處常有藻類生物。藻類一般不直接參與廢物降解,只是通過光合作用向生物膜提供氧,但若太多則會堵塞濾池,不利于操作。在生物膜濾池中原生動物和一些較高等的動物均以細菌為食物,它們起著控制細菌群體數量的作用,能促使細菌群體以較高速率產生新細胞,有利于污水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