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水解工藝的開發過程是從低濃度城市污水開始的,與高濃度廢水的厭氧反應器中的水解、酸化過程是不同的。在厭氧反應器過程中水解、酸化的目的是為厭氧反應器消化過程中的甲烷化階段提供基質。
產品時間:2024-09-10
眉山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
一體化設備每天的處理水量有:5m3/d、10m3/d、15m3/d、20m3/d、25m3/d、30m3/d、35m3/d、40m3/d、50m3/d、60m3/d、70m3/d、80m3/d、90m3/d、100m3/d、120m3/d、150m3/d、200m3/d、250m3/d、300m3/d、400m3/d、500m3/d。
日處理5噸、日處理10噸、日處理15噸、日處理20噸、日處理25噸、日處理30噸、日處理35噸、日處理40噸、日處理50噸、日處理60噸、日處理70噸、日處理80噸、日處理90噸、日處理100噸、日處理120噸、日處理150噸、日處理200噸、日處理250噸、日處理300噸、日處理400噸、日處理500噸。
水解——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工藝,是一種新的工藝型式,是將污水處理過程中二個污水處理單元(反應器)組合而成的一種新技術。它與傳統的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相比較,具有能耗低、水力停留時間短、污泥產量少等特點。特別是水解反應器具有改善污水可生化性的特點,曝氣生物濾池具有處理負荷高、出水水質好的優勢,兩者的結合,更凸現新工藝技術的優勢。
污水先經過粗格柵,以去除污水中大塊的懸浮物,再流入提升泵房的集水池,由潛污泵提升至旋流沉砂池進水渠上的細格柵,進一步去除細小懸浮物,并經計量后進入旋流沉砂池,以去除污水中的細小砂粒。沉淀下來的砂粒經砂水分離器分離,干砂外運。砂水分離后的污水流入提升泵房集水池。經沉砂池處理后的污水自流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將截留污水中大部分的懸浮物并將其中的部分有機物進行降解,且可將大分子的有機物水解為小分子的有機物。水解酸化池的出水自流入C/N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進行有機物的降解和硝化處理。C/N濾池出水進入N濾池進行脫氮處理,N濾池出水進入清水池,至此即可達到排放標準,或排放或回用(若有需要可設消毒池)。
水解工藝
水解工藝屬于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技術范疇,水解池按其內介質分區為污泥床區和清水區,待處理污水以及濾池反沖洗時脫落的微生物膜由反應器底部進入池內,并通過布水系統及特殊的池型構造與污泥床快速而均勻的混合。污泥床較厚,類似于過濾層,從而將進水中的顆粒物質與膠體物質迅速截留和吸附。污泥床內含有高濃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內缺氧條件下,被截留下來的有機物質在大量水解菌作用下,將不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物質,將大分子、難于生物降解的物質轉化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質(如有機酸類);同時,生物濾池反沖洗時排出的剩余污泥菌體外多糖粘質層發生水解,使細胞壁打開,使污泥液態化,重新回到污泥處理系統中被好氧菌代謝,達到剩余污泥減容化的目的。由于水解池的污泥齡較長,在污水處理的同時,污泥得以消化。
水解工藝應用于城市污水處理中,具有如下特點:
(1)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多功能的水解池較功能專一的傳統初沉池對各類有機物的去除率高;
(2)水解菌世代期短,對污染物的降解過程迅速,其將污水中固體、大分子、難于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質轉化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質,使得在后續的好氧單元可以用較短的時間和較低的電耗完成凈化過程,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的特點;
(3)構造簡單,便于維護。水解池內不裝設填料,不設三相分離器,由于上層污泥床的層流頂托作用,可以依靠水的靜壓排泥,從而降低造價,便于維護;
(4)在污水處理的同時,也完成了對污泥的穩定化處理,使得污水、污泥處理一元化,簡化了流程,節省了投資。
眉山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水解(酸化)-好氧處理系統中的水解(酸化)段的目的,對于城市污水是將原水中的非溶解態有機物截留并逐步轉變為溶解態有機物;對于工業廢水處理,主要是將其中難生物降解物質轉變為易生物降解物質,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續的好氧生物處理。
水解工藝的開發過程是從低濃度城市污水開始的,與高濃度廢水的厭氧反應器中的水解、酸化過程是不同的。在厭氧反應器過程中水解、酸化的目的是為厭氧反應器消化過程中的甲烷化階段提供基質。
因此,盡管水解(酸化)-好氧處理工藝中的水解(酸化)段和厭氧反應器消化工藝中的產酸過程均產生有機酸,但是由于兩者的處理目的的不同,各自的運行環境和條件有著明顯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代謝環境的區別
(1)氧化還原電位(Eh)不同
在厭氧反應器系統中,由于完成水解、酸化的微生物和產甲烷微生物共處于同一個反應器中,整個反應器的氧化還原電位(Eh)的控制必須首先滿足對Eh要求嚴格的甲烷菌,一般為300mV以下,因此,系統中的水解(酸化)微生物也是在這一電位值下工作的。水解(酸化)-好氧處理工藝中的水解(酸化)段為一典型的兼性過程,只要Eh控制在0mV左右,該過程即可順利進行。
(2)pH值不同
在厭氧反應器系統中,消化液的pH值控制在甲烷菌生長的*pH值范圍,一般為6.8-7.2。對于水解(酸化)-好氧處理系統來說,由于濃度低不存在酸的抑制問題,因此,可以不控制pH值的范圍,一般pH在6.5-7.5之間。
(3)溫度不同
兩種工藝對溫度的控制也不同,通常厭氧反應器系統的溫度均嚴格控制,要么中溫消化(30-35℃),要么高溫消化(50-55℃)。而水解處理工藝對溫度無特殊要求,通常在常溫下運行,也可獲得較為滿意的水解(酸化效果)。
(4)優勢菌種不同
由于反應條件不同,兩種工藝系統種優勢菌群也不相同。在厭氧消化系統種,由于嚴格地控制在厭氧條件下,系統中的優勢菌群為專性厭氧菌,因此完成水解(酸化)的微生物主要為厭氧微生物。水解(酸化)工藝控制在兼性條件下,系統中的優勢菌群也是厭氧微生物,但以兼性微生物為主,完成水解(酸化)過程的微生物相應也主要為兼性厭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