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Z-1.0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它的主要特點有:(1)不設初沉池和單獨的二沉池,流程短且占地少,建造及運行費用低,管理簡便;(2)污泥自動回流且回流及時,剩余污泥量少且性質穩定;(3)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硝化和脫氮作用明顯,并有一定的除磷效果;(4)沉淀器會對主溝的水力條件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如增加水頭損失、污泥回流不充分等,從而影響到氧化溝的整體處理效果。
產品時間:2024-09-10
WSZ-1.0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設備生產廠家,生產、銷售、運輸、安裝、技術支持、售后一體的正規公司。
需要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氣浮機、二氧化氯發生器、斜管沉淀池、MBR膜反應池、UASB厭氧設備、加藥裝置、一體化泵站的可以隨時聯系我們。
處理生活污水、醫療污水、洗滌污水、屠宰污水及高低難度的有機污水、工業污水可以隨時找我們。
活性污泥法工藝
活性污泥法工藝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廢水好氧生化處理技術,其主要由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曝氣系統以及污泥回流系統等組成(圖2-5-1)。廢水經初次沉淀池后與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通過曝氣,活性污泥呈懸浮狀態,并與廢水充分接觸。
廢水中的懸浮固體和膠狀物質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營養,代謝轉化為生物細胞,并氧化成為終產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機物需先轉化成溶解性有機物,而后才被代謝和利用。
廢水由此得到凈化。凈化后廢水與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內進行分離,上層出水排放;分離濃縮后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其余為剩余污泥,由系統排出。
活性污泥的形態和組成
活性污泥通常為黃褐色(有時呈鐵紅色)絮絨狀顆粒,也稱為“菌膠團”或“生物絮凝體”,其直徑一般為0.02~2mm;含水率一般為99.2%~99.8%,密度因含水率不同而異,一般為1.002~1.006g/m3;活性污泥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一般為20~100cm2/mL。
活性污泥由有機物及無機物兩部分組成,組成比例因污泥性質的不同而異。例如,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中的活性污泥,其有機成分占75%~85%,無機成分僅占15%~25%。活性污泥中有機成分主要由生長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組成,這些微生物群體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和食物鏈,其中以各種細菌及原生動物為主,也存在著真菌、放線菌、酵母菌以及輪蟲等后生動物。在活性污泥上還吸附著被處理的廢水中所含有的有機和無機固體物質,在有機固體物質中包括某些惰性的難以被細菌降解的物質。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標
(1) 污泥濃度指標
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也稱為“混合液污泥濃度”,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氣池混合液中的濃度,其單位為mg/L或kg/m3。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LVSS),表示有機懸浮固體的濃度,其單位為爪mg/L或kg/m3。在條件一定時,MLVSS/MLSS比值是比較穩定的,城市污水一般在0.75~0.85之間,不同廢水的MLVSS/MLSS值有異。
(2) 污泥沉降性能指標
①污泥沉降比(SV)又稱30min沉淀率。SV是指從曝氣池中取出的混合液在量筒(一般是100mL)中靜置30min后,立即測得的污泥沉淀體積與原混合液體積的比值,一般以%表示。SV值能相對地反映出污泥濃度、污泥的凝聚和沉降性能,可用于控制排泥量和及時發現初期的污泥膨脹。一般認為SV值的正常值為20%~30%。由于SV值的測定方法比較簡單快捷,故成為評定活性污泥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WSZ-1.0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現代污水處理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是在保證出水水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短和簡化工藝流程。那么,圍繞時空要素,克服傳統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復雜的弊端,通過對構筑物合理的一體化設計,利用合理的時空安排,完成池體連續穩定工作的一體化裝置,便符合這一污水處理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既可以把曝氣和沉淀等操作按時間或空間順序進行調配,也可以把曝氣、沉淀單元或不同工藝的構筑物進行合建。其目的都是為了盡量減少占地面積、降低造價和運行費用,空間和時間則是此類工程設計的關鍵因素。國內外學者對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已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結合一些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如A/O、氧化溝、MBR和sBR等)設計制造各種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現有的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除一體化氧化溝外都比較適用于中小規模的污水處理。
現有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1、A/O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經大量實踐檢驗,A/O工藝對生活污水能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包括其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A/O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是一種將缺氧、好氧段組成一個整體的污水處理裝置,若再把沉淀池組合進來,起到二沉池的作用,則可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其主要特點有:(1)占地少、運行成本低、管理容易;(2)耐沖擊負荷、出水水質好;(3)可將出水回流至反應器進水口,形成“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脫氮系統”,取得較好的脫氮效果;(4)處理能力相對有限,大都適用于中小規模的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