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隨著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二級處理及深度處理的差異不再像以往明顯,諸如生物膜技術、生物活性炭技術、BAF工藝等作為二級強化處理,一般二級生化處理出水經過混凝沉淀和過濾等深度處理,消毒后就可以達到回用要求。隨著回用要求的提高,對于生物活性炭技術、膜生物反應器、膜技術等深度處理技術也正逐步為人們所重視。
產品時間:2024-09-09
南平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
公司專業生產各種各樣的污水處理設備,只要您有需要,我們可提供。
國內正規的廠家,致力于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氣浮機、格柵、泵站、厭氧塔、玻璃鋼產品及斜管沉淀設備等。
南平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
化學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采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瘜W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隨著測定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以及測定方法的不同,其測定值也有不同。目前應用普遍的是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高錳酸鉀(KMnO4)法,氧化率較低,但比較簡便,在測定水樣中有機物含量的相對比較值時,可以采用。重鉻酸鉀(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適用于測定水樣中有機物的總量。有機物對工業水系統的危害很大。嚴格的來說,化學需氧量也包括了水中存在的無機性還原物質。
通常,因廢水中有機物的數量大大多于無機物質的量,因此,一般用化學需氧量來代表廢水中有機物質的總量。在測定條件下水中不含氮的有機物質易被高錳酸鉀氧化,而含氮的有機物質就比較難分解。因此,耗氧量適用于測定天然水或含容易被氧化的有機物的一般廢水,而成分較復雜的有機工業廢水則常測定化學需氧量。水解酸化生物處理工藝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該工藝不具有厭氧消化過程中對環境條件嚴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較慢的甲烷發酵階段,將系統控制在缺氧狀態下的水解酸化階段。其原理是通過水解菌、產酸菌釋放的酶促使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發生生物催化反應,具體表現為斷鏈和水溶,微生物則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胞內生化反應,同時排出各種有機酸。
水解酸化過程能將廢水中的非溶解態有機物截留并逐步轉變為溶解態有機物,一些難于生物降解大分子物質被轉化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等,從而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利于后續好氧生物處理。
⑴ 水解池的啟動通過調整水力停留時間利用水解、產酸與甲烷菌生長速度的不同。利用水的流動造成甲烷菌在反應器中難于繁殖的條件。省去了氣體回收部分。
⑵具有較好的抗有機負荷沖擊能力。
⑶水解過程可改變污水中有機物形態及性質有利于后續好氧處理。水解、產酸階段的產物主要為小分子的有機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較好。因此水解池可以改變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從而減少反應時間和處理的能耗。
⑷對固體有機物的降解可減少污泥量,其功能于消化池一樣。工藝僅產生很少的難厭氧降解的剩余污泥,故能實現污水、污泥同時處理,不需要經常加熱的中溫消化池。
⑸池子不需要密閉,不需要攪拌器,不需要水、氣、固三相分離器,降低了造價和便于維護。
⑹由于反應控制在第二階段完成前,出水無厭氧發酵的不良氣味?;驹?br />活化后的SBQ微生物在特定酶的催化作用下,迅速附著與惰性高分子生物膜載體上,形成高活性的SBQ生物膜。經微孔曝氣使微生物與污染物充分接觸,通過一系列生物化學作用,將污染物迅速降解,達到凈化水的目的。
二、技術關鍵
微生物種類的選擇,培養,激活,選擇適宜微生物生活的環境和營養條件。
典型規模
三門峽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90 000t/d。
主要技術指標及條件:
一、技術指標
出水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一級標準。
二、條件要求
進水水質CODcr不大于400mg/L,BOD5不大于200mg/L,懸浮物不大于200mg/L,氨氮部大于40mg/L。
主要設備及運行管理:
一、主要設備
粗格柵,水泵,吸泥機,風機,曝氣系統,污泥脫水處理系統。
小區生活污水的典型處理工藝
小區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是在傳統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常規城市污水二級生物處理工藝主要有:氧化溝技術、SBR工藝(系列)、BAF工藝、A2/O工藝、生物處理+人工濕地工藝等。根據小區及其污水的特點,一般小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應工藝流程合理,處理效果穩定,采用一體化設施,并盡量采用地埋式處理,地面進行綠化;如采用地上式處理,需與周圍環境協調,并盡量減少如臭味、噪聲、污泥等二次污染。
2小區生活污水的回用技術
近年來,通過對國外成熟技術的借鑒和國內的研究實踐,小區回用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生活污水深度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SS)、有機物、氮磷等營養鹽以及可溶的無機鹽等。根據污水回用用途和地理條件的不同,處理工藝與流程也有著很大的區別。污水的深度處理流程通常有以下幾類:(1)混凝、澄清、過濾法;(2)直接過濾法;(3)微絮凝過濾法;(4)接觸氧化法;(5)生物快濾池法;(6)流化床生物氧化法;(7)活性炭吸附法;(8)膜過濾技術(超濾、納濾等);(9)生物膜技術等。對于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根據污水回用的去向,我國一般采用以下工藝流程。
1綠化、沖廁等二級出水→消毒→回用
2空調冷卻水等二級出水→過濾→消毒→回用
3洗車、消防、空調冷卻水等二級出水→混凝沉淀→砂濾→消毒→回用
隨著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二級處理及深度處理的差異不再像以往明顯,諸如生物膜技術、生物活性炭技術、BAF工藝等作為二級強化處理,一般二級生化處理出水經過混凝沉淀和過濾等深度處理,消毒后就可以達到回用要求。隨著回用要求的提高,對于生物活性炭技術、
膜生物反應器、膜技術等深度處理技術也正逐步為人們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