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保安過濾器用于去除51xm以上的懸浮物、無機膠體、有機膠體、溶解性有機高分子雜質等,以保護納濾膜不被堵塞.它是原水進入納濾膜前后一道處理工藝.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上一道過濾工序可能存在的泄漏,否則.部分固體微粒就會滲入納濾膜中,使納濾膜阻塞或劃傷。
產品時間:2024-09-09
貴港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
污水設備詢價、訂購找國內專業生產廠家。
我們公司專業生產各種污水處理設備,其中優勢產品有: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口腔門診污水處理設備、溶氣氣浮機、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絮凝沉淀設備、一體化泵站等。
處理的水量有:日處理3噸、日處理5噸、日處理10噸、日處理15噸、日處理20噸、日處理25噸、日處理30噸、日處理35噸、日處理40噸、日處理50噸、日處理60噸、日處理70噸、日處理80噸、日處理90噸、日處理100噸、日處理120噸、日處理150噸、日處理200噸、日處理250噸、日處理300噸、日處理400噸、日處理500噸、日處理1000噸。
貴港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其他系列:WSZ-A-0.5、WSZ-A-1、WSZ-A-1.5、WSZ-A-2、WSZ-A-3、WSZ-A-5、WSZ-A-10。
酸化水解或厭氧
屠宰廢水中的有機物主要為蛋白質和脂肪,該類物質屬大分子長鏈有機物,難以被一般的好氧菌直接利用,在其生物降解過程中,一般先通過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小分子有機物后方可被好氧菌直接利用,因此酸化水解工序的設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本廢水的濃度較高(CODCr:2200mg/l),直接用好氧工藝去除全部的有機物將消耗大量的電能,因此用無需消耗電能的酸化水解工藝來去除部分有機物可節省運行成本。
完整厭氧過程分為酸化水解和產甲烷兩個階段,酸化水解工藝只利用厭氧過程中的酸化水解階段,所以厭氧工藝的去除率高于酸化水解工藝,設計停留時間較長(約12~48小時),其與酸化水解主要的差別是厭氧除了包含酸化水解階段外,還包含產氣階段(此階段同時產生臭氣)。
對于屠宰廢水來說,產甲烷意味著同時也產生了大量臭氣,衛生條件差。另外,厭氧工藝的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如廢水需達到一定溫度,必須有有效的三相分離器、調試時間長等。即使如此,部分單位為了達到不耗電就能去除更多的有機物的目的,仍選擇了厭氧工藝作為處理站的主要工藝,因此在已建成的屠宰廢水處理站中選用厭氧工藝的較少,成功案例幾乎沒有。
活性污泥或接觸氧化
有機廢水要達到一級排放標準,選用好氧生物處理工藝是常用、有效、運行成本低廉的工藝。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包括活性污泥法和接觸氧化法兩大類。其中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傳統且技術成熟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發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接觸氧化是國內部分公司自行開發的工藝,屬生物膜法的一種,其具體設計參數尚未完善,在經濟發達國家很少使用。兩種方法在工藝上的大差別是前者的微生物處于懸浮狀態,后者的微生物為固定狀態。后者曝氣池內需要安裝生物填料以作為生物的載體,投資較高,主要應用于小型的廢水處理站;前者則被廣泛的應用于各類廢水處理廠。
在一些接觸氧化工藝的工程中,發現其主要問題是掛膜比較困難,安裝于填料下面的曝氣裝置維修不易、曝氣池面泡沫多、處理效率低(有機負荷低)、二沉池沉淀效果差、投資高等缺點,但由于無需污泥回流,管理方便,所以對于小型的廢水處理站應用還是可行的,對于本工程則不太適合。
有機負荷、氨氮、一級排放標準
本工程廢水的排放既要滿足《肉類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457-92中的一級排放標準,又要滿足《廈門市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DB35/322-1999中的一級排放標準,其中BOD5小于20mg/l,CODCr小于80mg/l,這兩個數值決定了在活性污泥工藝的設計中,出水前的后一級生化工藝必須采用低負荷設計(即有機負荷小于0.15kgBOD/kgMLSS),否則出水的BOD、COD值根本無法達標。
另外,本處理站的出水水質氨氮需小于15mg/l,原水的氨氮為120mg/l,氨氮的在處理系統中除了部分合成生物細胞外(以總氮計,約占剩余污泥的11.4%),大部分需通過硝化菌去除,考慮到廢水的總氮大于氨氮,所以剩余污泥11.4%的氨氮量去除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故需硝化的氨氮仍以120mg/l計。參考國內外資料[日高橋俊三《活性污泥生物學》]當BOD負荷需在0.10~0.20kgBOD/kgMLSS范圍,通過4~6小時的曝氣可完成硝化階段,但如果將BOD負荷提高,曝氣時間再長,硝化階段也不可能完成。由此得出如果出水氨氮要達標,則BOD負荷要低。有屠宰廢水需要處理的單位,也可以到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的污水寶項目服務平臺咨詢具備類似污水處理經驗的企業。
為滿足高標準的排放標準的要求,本設計中,出水前的后一級活性污泥工藝有機負荷確定為0.10kgBOD/kgMLSS;同時在低負荷活性污泥池前設一段高負荷(0.50kgBOD/kgMLSS)的活性污泥池,以期望能在較短的停留時間內,去除部分有機物,減少低負荷活性污泥池的處理BOD總量,盡可能減少曝氣池的總池容。
ETS生態污水處理工藝
借鑒自然界水體自凈原理,結合傳統污水處理技術,通過人工強化生物技術工程,利用根系發達的專屬脫氮、除磷觀賞類植物,使得高濃度生活污水可在一種類似自然生態環境的桶中得到高效處理。
優點:系統景觀化,全自動運營,維護方便,系統污泥量少,出水水質穩定可靠。
缺點:以回用為目的選用三級處理建造費用較高,北方寒冷地區尚缺少工程應用實例。
強化天然處理模式
充分利用自然界對污染物的降解能力,通過人為強化技術使水體達到自然修復。主要工藝為天然葦塘處理、生態河道自凈技術、河道阿科蔓生態處理技術等。
臭氧催化氧化可有效地分解去除水中高穩定性有機污染物,降低水的致突變活性.顯著提高出廠水的安全性:臭氧催化氧化較單獨臭氧氧化能更有效地氧化分解水中有機物:催化劑能強化臭氧在水中的傳質,提高水中臭氧的分解能力.增加水中溶解氧的濃度.并強化后續活性炭處理單元的除污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