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m3/d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MSBR是一種可連續進水、高效的污水處理工藝,且簡單,容積小,單池。易于實現計算機自動控制。在較低的投資和運行費用下,能有效地去除含高濃度BOD5、TSS、氮和磷的污水。總之,系統在低HRT、低MLSS和低溫情況下,具有優異的處理能力。
產品時間:2024-09-09
70m3/d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
各種污水處理設備處理水量:每天處理10噸、每天處理15噸、每天處理20噸、每天處理25噸、每天處理30噸、每天處理35噸、每天處理40噸、每天處理50噸、每天處理60噸、每天處理70噸、每天處理80噸、每天處理90噸、每天處理100噸、每天處理120噸、每天處理150噸、每天處理2搞00噸、每天處理250噸、每天處理300噸、每天處理400噸、每天處理500噸、每天處理1000噸。
70m3/d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需要選型、選尺寸、選工藝、設計方案、設計圖紙、報價等問題可以隨時找我們。
公司從事多種污水的處理,像:生活污水、醫療污水、屠宰污水、布草洗滌污水、餐飲污水、養殖污水及各種工業污水等。
SBR工藝簡介
SBR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的簡稱,又名間歇曝氣,其主體構筑物是SBR反應池。SBR工藝由按一定時間順序間歇操作運行的反應器組成。SBR工藝的一個完整的操作過程,亦即每個間歇反應器在處理廢水時的操作過程包括如下5個階段:①進水期;②反應期;③沉淀期;④排水排泥期;⑤閑置期。SBR的運行工況以間歇操作為特征。其中自進水、反應、沉淀、排水排泥至閑置期結束為一個運行周期。在一個運行周期中,各個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內混合液體積的變化及運行狀態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污水的性質、出水水質及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掌握。
SBR改良工藝介紹及對比
SBR運行方式靈活多變,適應性強,為滿足不同的水質及實際工程的要求,可對工藝過程進行改進,隨著基礎研究方面的不斷進展以及人們對活性污泥去除污染物質機理的逐漸了解,鑒于經典的SBR技術在實際工程應用的一定局限,為適應實際工程的需要,SBR技術逐漸衍了各種新的形式。目前應用較多的改良工藝有:ICEAS,UNITANK,DAT-IAT,CAST(CASS)等。
ICEAS工藝原理
ICEAS全稱為間歇式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IntermittentCycleExtendedAeration),其大的特點就是在反應器的進水端增加了一個預反應區,運行方式為連續進水(沉淀期、排水期仍連續進水),間歇排水,無明顯的反應階段和閑置階段。污水從預反應區以很低的流速進入主反應區,對主反應區的泥水分離不會產生明顯影響。由于ICEAS設施簡單、管理方便,尤其是處理市政污水和工業廢水方面比經典的SBR系統費用更省,因此在國內外受到了廣泛重視。自20世紀80年代初在澳大利亞興起以來,目前已建成投產了300多座污水處理廠。
ICEAS的運行方式:將SBR反應池沿長度方向分為兩個部分,前部為預反應區,后部為主反應區。預反應區可起調節水流的作用,主反應區是曝氣、沉淀的主體。ICEAS是連續進水工藝,不但在反應階段進水,在沉淀和潷水階段也進水。污水進入預反應區后,通過隔墻底部的連接口以平流流態進入主反應池,在主反應池中進行間歇曝氣和沉淀潷水,成為連續進水、間歇出水的SBR反應池,使配水大大簡化,運行也更加靈活。ICEAS工藝中各操作單元的作用為:
A、曝氣階段由曝氣系統向反應池內間歇供氧,此時有機物經微生物作用被生物氧化,同時污水中的氨氮經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達到脫氮的效果。
B、沉淀階段此時停止向反應池內供氧,活性污泥在靜止狀態下降,實現泥水分離。
C、潷水階段在污泥沉淀到一定深度后,潷水器系統開始工作,排出反應池內上清液。在潷水過程中,由于污泥沉降于池底,濃度較大,可根據需要啟動污泥泵將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中,以保持反應器內一定的活性污泥濃度。潷水結束后,又進入下一個新的周期,開始曝氣,周而復始,完成對污水的處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是早在1914年英國學者Ardern和Lockett發明活性污泥法之時,首先采用的水處理工藝。70年代初,美國NatreDame大學的R.Irvine教授采用實驗室規模對SBR工藝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并于1980年在美國環保局(EPA)的資助下,在印地安那州的Culver城改建并投產了世界上*個SBR法污水處理廠。80年代前后,由于自動化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在污水處理領域的普及與應用,此項技術獲得重大進展,使得間歇活性污泥法(也稱"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的運行管理也逐漸實現了自動化。
工藝簡介
SBR工藝的過程是按時序來運行的,一個操作過程分五個階段:進水、曝氣、沉淀、潷水、閑置。由于SBR在運行過程中,各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內混合液體積的變化以及運行狀態都可以根據具體污水的性質、出水水質、出水質量與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變化。對于SBR反應器來說,只是時序控制,無空間控制障礙,所以可以靈活控制。因此,SBR工藝發展速度極快,并衍生出許多新型SBR處理工藝。90年代比利時的SEGHERS公司又開發了UNITANK系統,把經典SBR的時間推流與連續的空間推流結合了起來SBR工藝主要有以下變形。
處理洗衣廢水主要采用化學混凝法、電凝聚法、生物接觸氧化法、AB法等。根據洗衣廢水色度較高,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確定主體處理工藝為混凝-沉淀法。
1 洗衣廢水處理工藝流程介紹
洗衣廢水通過污水管排人廢水處理站,廢水*人格柵,除去纖維與沉沙等雜物,再進人調節池處理。調節池的廢水通過一用一備的廢水提升泵輸送到混凝反應池,在泵前投加燒堿調節pH在6.5~8.5之間,泵后投加PAC和PAM,混凝反應后的廢水進入斜板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沉淀池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上清液排入清水池,達標排人市政管網。污泥集中在污泥濃縮池。使用板框壓濾機進行脫水后外運到地點填埋。
2 主要處理單元
(1)預處理單元。由格柵及調節池組成。格柵主要用以截留廢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防止流道堵塞,并降低后續沉淀及排泥設備的負荷。由于廢水中纖維等物比較多,且渣量較大,使用一般機械格柵難以達到去除效果,擬采用非標設計,有效柵隙3~5mm。由于該污水的水量和水質隨時間變化較大,且根據生產的特點,污水處理站需有足夠的調節容量以保證后續構筑物、設備運行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因此設置廢水的調節池。在調節池內設置水下 曝氣裝置,間歇曝氣,以避免池底沉泥,防止廢水水解酸化。曝氣系統采用UPVC管穿孔制成,曝氣方式采用鼓風曝氣方式。在調節池出水處設置污水提升泵,提升泵采用自吸式無堵塞泵,共2臺,l用1備,污水經泵提升后排至混合反應池。為保證后續處理過程的穩定,在泵后安裝流量計1臺。
(2)混合反應沉淀單元。由混合反應池及斜板沉淀池組成。在提升泵前投加燒堿調節廢水pH至7.5-8.0,在泵后投加PAC,在混凝反應池進水口投加PAM;燒堿與廢水的反應通過葉輪攪拌。PAC與廢水的反應采用管道混合,PAM與廢水的反應采用機械攪拌,混凝后產生的絮狀顆粒粗大,易于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