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處理30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AB 工藝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機理AB 工藝屬于兩端活性污泥, 整個工藝分為A 段和B 段, 其中A 段為吸附段, B 段為生物氧化段。整個工藝中, A 段之前一般不設初沉池, 以便充分利用原污水存在的微生物和有機物, 促進有效穩定地運行。
產品時間:2024-09-09
日處理30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處理裝置有多種型號,可以處理多種污水(生活污水、醫療污水等)。
常用的日處理水量有:日處理3立方米、日處理5立方米、日處理10立方米、日處理15立方米、日處理20立方米、日處理25立方米、日處理30立方米、日處理35立方米、日處理40立方米、日處理50立方米、日處理60立方米、日處理70立方米、日處理80立方米、日處理90立方米、日處理100立方米、日處理120立方米、日處理150立方米、日處理200立方米、日處理250立方米、日處理300立方米、日處理400立方米、日處理500立方米不等。
公司設備出貨快:小設備現貨、大設備3個工作日內可發貨。
日處理30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出水標準執行*標準和二級標準。
AB 法污水處理工藝的主要特征
1. AB 段不設初沉池, 經預處理后直接進入A 段曝氣池, 使污水中的微生物在A段得到充分應用.
2. A 段由吸附池和中間沉淀池組成, B 段則由曝氣池和二次沉淀池組成. A 段和B 段各自擁有獨立的污泥回流系統, 兩段*分開, 每段能夠培育出各自獨立的適于本段水質特征的微生物種群.
3.A 段和B 段分別在負荷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運行, A 段以高負荷運行, 負荷通常為2-6KgBOD5/( KgMLSS. d) , 污泥齡約0. 5 天, 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30分鐘, A 段對水質、量、pH 值和有毒物質的沖擊負荷有*的緩沖作用. A 產生的污泥量較大, 約占整個處理系統污泥產量的80% 左右且剩余污泥中的有機物含量高.B段曝氣池以低負荷運行, 負荷通常為0. 15- 0.30KgBOD5/ ( KgMLSS. d) , 污泥齡為15 天-20天, 水力停留時間為2小時-3 小時, 在B 段曝氣池中生長的微生物除菌膠團微生物外,有相當數量的高級微生物, 這些微生物世代期較長, 并適宜在有機物含量比較低的情況下生存和系列.膜過濾技術是借助一定的外加壓力使液體通過膜后分離成濃縮液和滲透液的分離技術常用于水處理的膜過濾技術依據過濾膜孔徑、被截留物質的尺寸和施加的過濾壓力的不同可分為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等。該技術在長期的運轉過程中.會引起膜的污染,導致滲透通量下降。獲得滿意的膜通量及大限度地降低膜污染是膜技術應用的關鍵選擇合適的操作參數是解決膜污染的主要途徑但借助實驗通過改變過濾反應器的各項參數解決膜污染問題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會受到實驗儀器的精度及不穩定狀況影響。
對于膜過濾反應器和膜組件的優化過程首先應是對過濾運行參數的實驗優化上升到過濾數學模型的建立.通過建立 的數學模型再去指導實驗.后由實驗來修正數學模型的循環過程。由于實驗過程的復雜與多變.許多學者通過計 算流體動力學來對膜過濾反應器進行優化模擬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是建立在經典流體動力學與數值計算方法基礎之上的一門新型獨立學科.通過計算機數值計算和圖像顯示的方法.在時間和空間上定量描述流場的數值解.從而達到對物理問題研究的目的。
運用CFD模擬,可以大幅度減少實驗工作量、降低實驗成本,通過對膜過濾反應器的內部流態特征和分布流場的數值模擬.可形象而直觀地獲得各個流動參數特征.從而對膜組件的特性和運行條件進行優化,減輕膜污染。在某些不能進行實驗研究的情況下,CFD模擬還可用于指導工程設計和施工,這也將是未來各種模型優化的理想選擇之一。CFD方法與傳統的理論分析方法和實驗測量方法共同組成了研究流體流動問題的完整體系筆者結合國內外的一些研究現狀.綜述了CFD技術在膜過濾過程中的研究應用.以使更多研究者關注和重視CFD技術未來的發展。
A2/O是Anaeroxic-Anoxic-Oxic的英文縮寫,A2/O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是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綜合。生化反應池通過曝氣裝置、推進器(厭氧段和缺氧段)及回流渠道的布置分成厭氧段、缺氧段、好氧段。為了克服A/O工藝不*脫氮的缺點,1976年Barnard、Rabinowitz和Marais等人在對Phoredox工藝的研究中,提出了三階段Phoredox工藝,即A2/O 工藝。
目前,我國有很多A/O工藝和傳統工藝可改造為A2/O工藝,但是現有A2/O工藝普遍不能實現穩定達標。主要是因為進水水質、水量具有周期性的變化,而工藝調控缺乏相應的變化手段。現有的A2/O污水處理工藝存在碳源競爭(脫氮和除磷對碳源的競爭)、污泥齡矛盾(脫氮和除磷要求的泥齡不同)、回流攜帶硝態氮和溶解氧等問題。
一般厭氧發酵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水解階段、酸化階段、酸衰退階段和甲烷化階段。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應過程控制在水解與酸化兩個階段。在水解階段,可使固體有機物質降解為溶解性物質,大分子有機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在產酸階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降解為有機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水解和酸化反應進行得相對較快,一般難于將它們分開,此階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細菌。
廢水經過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減少污泥產量,為后續好氧生物處理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設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個系統對有機物和懸浮物的去除效果,減輕好氧系統的有機負荷,使整個系統的能耗相比于單獨使用好氧系統大為降低。
水解酸化池的處理效果增強措施:
a、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裝有大阻力布水系統,利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攪動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處于懸浮狀態并且與進入的廢水充分混合,從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處理效果,減輕后續好氧處理的負荷。二沉池的污泥回流水解酸化池,可以增加水解酸化池內的污泥濃度、提高處理效果,同時使污泥得到消化,減少了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處理費用,從而減少了運行費用。
b、在水解酸化池內安裝彈性填料,對攪動的廢水進行水力切割,使懸浮狀態的污泥與水充分混合。為水解酸化菌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
c、水解酸化池底部還裝有排泥管道系統,是由UASB厭氧反應器排泥系統改進而成,可以保證水解酸化池長期穩定的運行。
為保證設施的穩定運行,必須保證均勻進水!根據車間的日產生污水量,分次分階段的從調節池提升至水解酸化池。
污泥回流量控制在總污泥量為池容的1/3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