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處理35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厭氧反應器+生物接觸氧化近年來,城市生活污水呈現出低碳氮比的趨勢,造成污水處理脫氮困難。有人采用ABR-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對低碳氮比生活污水進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TN的平均去除率隨著碳氮比的減小而迅速降低,當原水COD/N為6~7時,去除率達到80%以上,出水TN小于15mg/L,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產品時間:2024-09-07
日處理35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買污水設備可以找我們,公司一直生產: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氣浮設備、絮凝沉淀設備、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等。
各種水量的設備都有:日處理5噸、日處理10噸、日處理15噸、日處理20噸、日處理30噸、日處理40噸、日處理50噸、日處理70噸、日處理100噸、日處理150噸、日處理200噸、日處理300噸、日處理500噸.
曝氣生物濾池是一種將生物氧化機理與深床過濾機理有機結合的新型污水生物處理技術。本文對曝氣生物濾池的工藝原理、工藝特點、工藝形式進行了綜合評述,對其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中去污效能、啟動方式、反沖洗形式及理想填料的應用與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介紹,尤其對目前曝氣生物濾池存在的優點與不足進行了針對性的分析。對曝氣生物濾池的運行機理進行深入探討,并進一步加強對曝氣生物濾池與其他工藝組合的優化研究,將完善曝氣生物濾池的工藝體系,拓寬其使用范圍。因此,曝氣生物濾池將在我國污水處理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之一,已成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工業的發展,城市用水量急劇增加,大量不達標污廢水的排放不僅污染了環境和水源,更加重了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和水質的日益惡化,從而導致生態環境的惡性循環。
尋求經濟高效的污水處理技術,對促進污水回用的發展和水環境的恢復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生物法是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然而傳統污水生物處理工藝不可避免的具有占地面積比較大、處理系統復雜、運行管理難度大、處理效能低下等缺點,而且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及城市區域的拓展,污水處理設施離城區越來越近,有的甚至建在城區,污水廠土地的使用也受到嚴格的限制。
在這種背景下,生物過濾的思想被引入到污水處理中來,于是體積小、出水水質好、具有模塊化結構并可自動化操作的曝氣生物濾池就應運而生了。作為一種新型污水處理技術,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尚處于發展完善過程中。深入了解其性能、機理并對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回顧與評述,將有助于提高人們對該項新技術的認知水平,對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污水處理中的應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化糞后的污水首先經過格柵井,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確保污水泵等后續設備正常穩定地運行。
格柵后的污水進入調節池,調節污水水量、水峰和均勻水質,以削減高峰負荷,利于下一步后續處理。
調節后的污水泵提升至配水槽,進入地埋式CCB污水處理設備,進而使污水在同一個CCB污水處理設備內,完成曝氣 沉淀 二次曝氣 二次沉淀的全過程,革新了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處理過程,且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了進水 曝氣 沉淀 出水的間隙曝氣和污泥回流等多重功能,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出水水質清澈透明,能見度可達1~3米。
污水經地埋式CCB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后流出來的清水,自動流到消毒槽,消毒可采用二氧化氯、次氯酸鈉、次氯酸鈣、紫外線、嗅氧、緩釋型三氯消毒片等均可達到消毒目的。
污水首先經過格柵井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確保污水泵等后續設備正常穩定地運行。
日處理35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格柵后的污水進入調節池,調節污水水量、水峰和均勻水質,以削減高峰負荷,利于下一步后續處理。調節后的污水泵提升至配水槽,進入地埋式CCB污水處理設備,地埋式CCB污水處理設備采用U形雙錐結構,分為對流接觸氧化區、導流沉降回流區、生物過濾區三部分組成。來自配水槽的污水首先進入內錐,自上而下,通過填料空隙間曲折下行,空氣自下而上,通過濾料空隙間曲折上升,在對流中與污水及填料上附著的生物膜充分接觸,在好氧條件下發生氣、液、固三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