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處理25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廢水生物處理的目的和重要1、廢水生物處理的目的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目的有以下3點:①絮凝和去除廢水中不可自然沉淀的膠體狀固體物;②穩定和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③去除營養元素氮和磷。
產品時間:2024-09-06
日處理25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魯盛公司研發、生產、銷售:日處理25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廠家批發價出貨、廠家派專車送貨上門、安裝,歡迎找我們合作。
百樂卡(BIOLAK)工藝
百樂卡(BIOLAK)工藝是由芬蘭開發的技術,由芬蘭Raisio工程公司代理。它是由不帶曝氣設施、采用自然池塘處理的廢水系統發展而來的。目前,世界上已有350多套BIOLAK系統在運行。顧名思義(bio-lake),其實質上采用一池,或人工湖,在其內處理廢水。該池可采用鋼筋混凝土,也可因地制宜,采用土池或人工湖,但底部應有防滲措施。在池(人工湖)內,安裝著一種特殊的懸掛索(鏈)式曝氣系統,以延時曝氣方式按照所需預期達到的目的進行運行操作(如厭氧、缺氧、好氧方式),故運行簡便易控。
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
出現于20 世紀80 年代,它將厭氧和好氧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廢水的厭氧——好氧生物處理進入了新階段。該工藝在厭氧段摒棄了厭氧消化過程中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且降解速度較慢的甲烷發酵階段,控制厭氧段在水解階段,可減少反應器的容積,同時省去了沼氣回收利用系統,基建費用大幅度降低。另外,經水解,原廢水中易降解物質減少較少,而一些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可被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等),從而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因此,后續好氧生物處理可在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內,達到較高的COD 去除率。該工藝已在城鎮污水,特別是在工業廢水處理得到推廣應用。
廢水生物處理中的微生物
1、細菌:
主要包括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細菌(archaebacteria);是廢水生物處理工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
根據需氧情況不同:好氧細菌、兼性細菌和厭氧細菌;
根據能源碳源利用情況的不同:光合細菌——光能自養菌、光能異養菌;非光合細菌——化能自養菌、化能異養菌;
根據生長溫度的不同:低溫菌(?10ºC~15ºC)、中溫菌(15ºC~45ºC)和高溫菌(>45ºC)。
2、真菌:
真菌的三個主要特點:
①能在低溫和低pH值的條件生長;
②在生長過程中對氮的要求較低(是一般細菌的1/2);
③能降解纖維素。
真菌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①處理某些特殊工業廢水;
②固體廢棄物的堆肥處理
3、原生動物、后生動物:
原生動物主要以細菌為食;其種屬和數量隨處理出水的水質而變化,可作為指示生物。
后生動物以原生動物為食;也可作為指示生物。
人工濕地
濕地處理系統是一種土地處理工藝,它是將污水投放到土壤經常處于飽和狀態且生長有蘆葦、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澤地上,使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動,通過耐水植物和土壤聯合作用,污水得到凈化。濕地處理系統對污水凈化的作用機理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物理沉降作用、植物根系的阻截作用、某些物質的化學沉淀作用、土壤及植物表面的吸附與吸收作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等。此外,植物根系的某些分泌物對細菌和病毒有滅活作用,細菌和病毒也可能在對其不適宜環境中自然死亡。
氧化塘
是一種構造簡單、維護管理方便、處理效果較穩定的廢水處理方法。通常,氧化塘是一種經人工構筑的,具有圍堤和防滲層的天然凈化系統。廢水在塘內經較長時間的停留、貯存,通過微生物(細菌、真菌、藻類、原生動物等)的代謝活動,以及相伴隨的物理化學過程,使廢水中的污染物,包括營養素經多級轉換、降解而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