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測定,是取原水樣或經過適當稀釋的水樣,使其含有足夠的溶解氧,以滿足五日生化需氧的要求,將此水樣分成二份,一份測得當天的溶解氧含量,而將另一份放入20℃培養箱內,培養5天后再測定其溶解含量,兩者之差乘上稀釋倍數即為BOD5。
產品時間:2024-09-06
汕尾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魯盛環保:汕尾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各種污水設備,找魯盛環保就能買到。
水溫對運行的關系:
水溫,水溫對曝氣池工作有著很大的關系。一個污水廠的水溫是隨季節逐漸緩慢變化的,一天內幾乎無甚變化。如果發現一天內變化很大,則要進行檢查,查否有工業冷卻進入。全年在8~30℃范圍內,曝氣池在水溫8℃以下運行時,處理效率有所下降,BOD5去除率常低于80%
污泥負荷是什么?怎樣調節?
a.污泥負荷=進入曝氣池的BOD5數量(流量×濃度)/曝氣池中MLSS總量(MLSS×池積)
b.由于初沉池出水中的BOD5數量決定于進廠水質,一般難以調節,調節污泥負荷,減少MLSS,則提高污泥負荷,增加或減少MLSS一般通過增加或減少排泥來實現。
污泥負荷對處理效果,污泥增長和需氧量影響很大,必須注意掌握。一般來說,污泥負荷在0.2~0.5kg(BOD5)/(kg.d,掌握在0.3kg(BOD5)/「kg(MLSS).d」左右。
曝氣池容積負荷:
曝氣池單位容積每天負擔的BOD5量稱為容積負荷kg(BOD5)/(m3.d)。容積負荷表示了建造該曝氣池的經濟性。容積負荷和混合液濃度及污泥負荷有如下關系:
BV=x.B5,式中(x即MLSS)。
Part 15:污泥泥齡含義:
污泥泥齡=曝氣池內MLSS數量(MLSS×池積)/剩余污泥中固體量(排放量×排泥濃度)
污泥泥齡是曝氣池中工作著的活性污泥總量與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之比值,單位是d。在運行平穩時,可理解為活性污泥在曝氣中平均停留時間。
一般曝氣池系統的污泥泥齡約5~6d。當要達到硝化階段時,污泥泥齡需達8~12d或更高。
污泥泥齡和污泥負荷有相反的關系,污泥泥齡長,負荷低,反之亦然,但并不成的反比例函數關系。
微生物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降解物質,一種是在降解過程中,直接將有機物作為生長基質,將部分有機物作為碳源,另一部分有機物則用于合成新的細胞物質; 在好氧環境中以分子態氧作為電子受體,在厭氧環境中,則以硝酸鹽、硫酸鹽、二氧化碳或其他有機物作為電子受體,這種降解方式即為好氧降解和厭氧降解。在此種降解方式下,主要是通過向污染物中添加高濃度純品菌種并進行間歇式培養來對污染物質的降解性能進行研究。
另一種即微生物的共代謝。共代謝是通過提供外加碳源和能源物質,將原本不能或不易被降解的物質代謝降解的現象。1959 年E. R. Leadbetter 等在研究時發現,甲烷產生菌(P. Methanica) 不能把乙烷直接作為生長基質,但可以將乙烷氧化成乙醇、乙醛,他們將這一現象稱為共氧化現象,并將其定義為在生長基質存在的條件下,微生物對非生長基質的氧化。H. L. Jensen 對這種現象進行擴展定義,正式提出了共代謝的概念,認為存在生長基質時,微生物的活性會增強,從而對非生長基質的降解性能也會提高,此時微生物無論是通過氧化作用還是還原作用對非生長基質的降解都是共代謝的作用。共代謝包括存在生長基質時,繁殖細胞對非生長基質的降解作用,以及生長基質被*消耗時,處于內源呼吸狀態的細胞對非生長基質的轉。
共代謝的核心問題主要有微生物的馴化、誘導產生關鍵酶、生長基質與非生長基質之間的競爭性抑制、非生長基質及降解中間產物對微生物的毒害作用等。其中微生物的選擇、關鍵酶的誘導以及其作用機理、共代謝動力學研究等已引起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因此基于國內外的研究情況,對影響共代謝的因素及動力學研究進行了總結和探討。
總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 (N、NH4+、NO2-NO-3)指示意義:
污水中有大量的含碳有機物與含氮有機物,前者以碳、氫、氧為基本元素。后者以氮、硫、磷為基本元素。含氮有機物在好氧分解過程中,最終會轉化為氨氮肥、亞硝酸鹽氮肥、硝酸鹽氮、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因此測定上述三個指標可反映污水分解過程與經處理后無機化的程度。當二級污水處理廠中只有少量亞硝酸氮出現時,該處理出水尚不能穩定,當氧量不足時,則污水中的有機氮大多數轉化為無機物,出水流入水體后是較為穩定的。一般進廠污水的氨氮值約30~70mg/L。進廠水中一般不含有亞硝酸鹽與硝酸鹽。二級污水處理廠一般不能大量除氮肥,處理程度較高時,能夠將部份氨氮轉化為硝酸鹽氮。
磷、氮(P、N)指標意義:
污水中磷和鉀的含量影響微生物的生長,活性污泥污處理污水要維持BOD5:N:P的比例在100:5:1以上,在城市污水廠,一般都能達到這個比例。有些工業廢水達不到這個比例,就必須向污水添加營養劑。
什么是溶解氧、測定目的是什么?
溶解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量,它與溫度、壓力、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有密切關系。在一定溫度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一定量的氧,例如20℃時,蒸餾水的溶解氧飽和值為9.17 mg/L。
在污水處理中常常測定出水和曝氣池中的溶解值,根據它的大小來調節空氣供應量,了解曝氣池內的耗氧情況以判斷在各種水溫條件下,曝氣池耗氧速率。在運轉過程中,要求曝氣池內的溶解氧在1 mg/L以上,過低的溶解氧值表明曝氣池內缺氧,過高的溶解氧不但浪費能耗,且可能造成污泥松碎、老化。
污水處理廠出水中含有溶解氧對水體環境是有益的,在可能的條件下,應讓出水帶有些溶解氧。
溶解氧在水體自凈過程中是個重要參數,它可反映水體中耗氧與溶氧的平衡關系。
AF+SBR:AF+SBR組合工藝是近年來應用于有機廢水處理的一種新工藝。AF是一種厭氧生物反應器,內部填充微生物載體。常溫下,AF運行穩定,承受水體沖擊負荷能力強,污泥產率低,運行啟動快,與SBR聯用,有利于有機物、氮、磷的去除。A. López-López等的實驗結果表明,AF+SBR工藝有機負荷能力、水力停留時間(HRT)都有所提高,能降解95%以上的有機質,且COD去除率達90%左右。吳茹星等將AF+SBR組合工藝應用到屠宰廢水的處理,結果表明,COD、氨氮、磷的去除率分別可達90% 、95%、70%,AF反應器中厭氧菌穩定生長,有機物在水解細菌和產酸菌作用下被降解為小分子物質,有利于SBR中COD的去除,且為反硝化菌和聚磷菌提供碳源,強化生物除磷。苗利等將傳統的物化射流曝氣活性污泥法改造成AF+SBR處理工藝,出水COD、BOD5、SS、氨氮質量濃度分別為101、46.8、120、24.8 mg/L,均達到《肉類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二級排放標準。
復合厭氧濾池(AH)+SBR:AH是由ABR和AF組合而成。在AH 池中后部設有彈性填料,主要目的是為阻止生物量的流失,大大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后續采用SBR工藝,能有效去除屠宰廢水中的COD、氮和磷等。AH+SBR組合工藝可應用于處理屠宰廢水、印染廢水、啤酒廢液、造紙廢液等高濃度有機廢水。仲海濤等〔30〕研究了低溫條件下,生物厭氧技術對廢水的處理效果,結果表明,AH+SBR工藝可在13 ℃以下處理廢水,其中COD去除率可達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