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高效、集成的污水處理系統,專為醫院等醫療機構設計,用于處理醫療廢水,確保排放水質符合相關環保標準。采用先進的生物降解技術,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高效降解,同時結合物理和化學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設備內部設有鼓風曝氣系統,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氣,確保處理效果。
1、格柵與預處理
定期清理格柵截留的雜物(如藥棉、紗布、塑料),避免堵塞管道或水泵。
沉砂池和初沉池需定期排泥,防止污泥堆積影響處理效率。
生化系統維護
2、曝氣管理:
控制曝氣量,防止缺氧(導致污泥膨脹)或過曝(能耗增加)。
定期檢查曝氣頭是否堵塞,清理膜組件(如MBR)表面的污泥。
3、污泥回流:
保持污泥回流比(通常為50%-100%),維持生物池內微生物濃度。
觀察污泥性狀(絮凝效果、顏色、氣味),異常時(如發黑、惡臭)需調整工藝或投加營養劑。
4、溫度控制:
低溫環境(冬季)可能抑制微生物活性,可通過保溫或延長水力停留時間(HRT)補償。
消毒單元操作
5、化學消毒(ClO?/NaClO):
嚴格按比例投加消毒劑,避免過量(導致余氯超標)或不足(消毒不c底)。
定期校準工作電極,確保余氯檢測儀準確性。
儲存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鈉時,注意通風防泄漏,配備應急中和藥劑(如硫酸亞鐵)。
6、紫外線消毒:
定期清洗燈管表面污垢,每6-12個月檢測紫外線強度(需≥90%初始值)。
保證水流均勻通過消毒器,避免短流或死角。
7、污泥處理
污泥脫水前需投加PAM調理,改善脫水效果。
脫水后污泥含水率應≤80%,外運時需密封運輸,防止二次污染。
傳染病院污泥需高溫滅菌或化學消毒后再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