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3/d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生物除磷技術
生物除磷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廢水中磷轉化到微生物體內,通過污泥的排放完成磷的去除。
污水生物除磷機理
污水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超量磷吸收現象。聚磷菌一旦處于厭氧條件下,它會釋放出在好氧條件下吸收的磷。然后進入好氧區后,聚磷菌即可將積貯的PHB好氧分解,釋放出的大量能量可供聚磷菌生長繁殖。當環境中有溶解磷存在時,一部分能量可供聚磷菌主動吸收磷酸鹽,并以聚磷的形式積貯在體內。此時對磷的積累作用超過微生物正常生長所需的磷量,可見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吸收的磷大大超過了在厭氧條件下釋放的磷。由于系統經常排放剩余污泥,被細菌過量攝取的磷也將隨之排出系統,因而可獲得較好的除磷效果。
污水生物除磷工藝
生物除磷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并已逐步在污水除磷處理工藝中得到應用,目前常用于工程實踐的工藝有:A/O、A2/O、Bardenpho工藝、Phoredox工藝、UCT、改良型UCT、SBR、Phostrip工藝以及氧化溝工藝。生物除磷工藝表現出除磷效果好,并能改進污泥沉降性能,減少活性污泥膨脹現象等突出的優點。
A/O工藝
A/O工藝是基本的生物除磷工藝,微生物先進入A/O法的A段,處于厭氧或兼氧環境中,積存于體內的多聚磷酸鹽就會釋放到水體中去。然后進入A/O法的O段,處于好氧環境,此時微生物吸收污水中大量可溶性磷酸鹽,并在體內合成多聚磷酸鹽而積累起來。含磷污泥一部分就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另一部分則回流至A段重新進入放磷與聚磷的循環過程。
20m3/d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A/O法除磷工藝流程簡單,不需要投加化學藥品,建設費用和運行費用均較低。存在的問題是脫磷效果決定于剩余污泥排放量,而且要求進水中磷與BOD之比較低。否則由于BOD負荷較低,剩余污泥量較少,因而較難以達到穩定的運行效果。用該工藝磷的去除率在75%左右,出水含磷約1mg˙L-1或略低,很難進一步提高。
曝氣生物濾池
作為一種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曝氣生物濾池具有不錯的除SS、COD、BOD、硝化、氮、磷等物質的作用。無論是深度處理,還是難降解有機物處理,曝氣生物濾池。
都有著很好的實踐效果。因此,該種工藝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處理體系中。
由于自帶調節功能,所以無需增設調節池,出水水質也能夠達到一級A標準。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該項目還強化了抗水質水量沖擊,保持穩定運行的特定,盡量節省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