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膜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施
污水設備全國通用,批量生產、本地售后廠家: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找我們我們可根據您要處理的水質、水量、排放標準定制設計方案、施工方案、圖紙、工藝、設備尺寸、設備價格、設備工期等服務。
什么是化學需氧量(COD)?
化學需氧量(簡稱COD)是指用化學方法氧化污水中有機物所需要的氧化劑的氧量。用高錳酸鉀作氧化劑,測得的結果習慣上叫做耗氧量,用OC表示。用重鉻酸鉀作氧化劑,測得的結果稱為化學需氧量以COD表示,二者的區別在于選用氧化劑的不同。
以高錳酸鉀作為氧化劑,只能氧化污水中的直鏈有機化合物,而以重鉻酸鉀作為氧化劑,它的作用比前者強烈與*,除直鏈有機化合物以外,它能氧化高錳酸鉀不能氧化的許多結構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因此,同一污水COD值比OC值大得多。特別是當污水廠有大量工業廢水進入時,一般都應測得重絡酸鉀法的化學需氧量。城市污水廠的COD值一般約為400~800mg/L。
高錳酸鉀法的耗量值在污水廠中常被用來作為確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釋倍數的參考數據。
什么是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簡稱BOD)是指在有氧條件下,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所需要的氧量。它是一種間接表示有機物污染程度的指標,有機物的生化氧化分解通常有二個階段,第階段主要是含碳有機物的氧化,稱為碳化階段,約需20天才能完成。
第二階段主要是含氮有機物的氧化、稱為硝化階段,約需100天才能完成。在*的情況下,一般標準做法是在20℃溫度下,培養5天,進行測定,測得數據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簡稱BOD5,因此BOD5表示部分含碳有機物分解的需氧量,生活污水的BOD5應約在70%左右。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測定,是取原水樣或經過適當稀釋的水樣,使其含有足夠的溶解氧,以滿足五日生化需氧的要求,將此水樣分成二份,一份測得當天的溶解氧含量,而將另一份放入20℃培養箱內,培養5天后再測定其溶解含量,兩者之差乘上稀釋倍數即為BOD5。
測定過程中,正確選擇稀釋倍數至關重要。通常認為,選擇的稀釋倍數應使經過稀釋的水樣在20℃恒溫箱內培養5天后,它的溶解氧減少在20%~80%時較為適當。但是,有時常因BOD5的稀釋倍數掌握不當造成數值上的誤差,甚至稀釋倍數太小而得不到BOD5的數據。
測定BOD的用途?
可反映污水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污水中所含有機物越多,則消耗氧量亦越多,BOD數值也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它是污水水質指標中為重要的一個。盡管測定BOD需時較長、數據不及時,但BOD指標帶有綜合性——綜合反映有機物總量,模擬性——模仿水體自凈。因此很難用其他指標來代替。
對于污水處理廠來說,該指標的用途為:
a.反映污水有機物濃度。如進廠污水有機物濃度,出廠污水有機物濃度。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BOD5一般可達150~350mg/L。
b.用以表示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進、出水BOD5的減差除以進水BOD5即為該廠的BOD5去除率,是重要的指標。
c.污水處理廠的去除總量與出水BOD5,表示了在污水廠總的處理能力與對水體環境的影響量。
d.用來計算處理構筑物的運轉參數,如曝氣池的污泥負荷BOD5kg(MISS)或容積負荷BOD5kg/(m3/d)。
e.反映污水處理廠運轉的技術經濟數據,如除去每kgBOD耗用電量(度),去除每kgBOD5需要的空氣量。
f.衡量污水可生化程度,當BOD5/COD大于0.3時,說明污水可以進行生化處理。小于0.3時,則難以生化處理。比值在0.5~0.6時,生化過程很容易進行。
MBR膜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施測定BOD5的用處很大,它是污水處理廠重要的一個測定項目。但測定所需時間較長,不能及時出數據。COD的化驗反映污水中有機物被氧化劑氧化所需氧量,它的數據值接近于全部有機物的需氧量。因此它也有較大用處,而且COD測定時簡短,一般城市污水廠COD﹥BOD,如果污水中有機物種類變化較少,則COD與BOD有一定的相互關系,因此就可用當天的COD來預測BOD5值。
根據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轉數據,通常SS與BOD5在數值上大致相仿或者略為高些。如上海各污水廠的SS比BOD5在數值上平均高出50mg/L左右。
在進廠污水中如發現BOD5與SS成倍增長,則可能有高濃度的有機廢水流入或者糞便大量進廠。這樣將會增加處理負荷。使處理效率降低,甚至還會阻塞管道,必須追查原因,采取措施。
好氧池的作用是讓活性污泥進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運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佳,這樣才能是微生物具有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厭氧處理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厭氧過程可分為水解階段、酸化階段和甲烷化階段。
水解酸化的產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機物,使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顯著提高,而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攝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質才可直接進入細胞內,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質首先要通過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進入微生物體內代謝。例如天然膠聯劑(主要為淀粉類),首先被轉化為多糖,再水解為單糖。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成纖維二糖與葡萄糖。半纖維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單糖。
水解過程較緩慢,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在酸化這一階段,上述第階段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發酵細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簡單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細菌體外,主要包括揮發性有機酸(VFA)、乳醇、醇類等,接著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等。酸化過程是由大量發酵細菌和產乙酸菌完成的,他們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可分解糖、氨基酸和有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