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系統
污水處理設備生產大廠家,生產各種型號,各種標準的污水設備,隨時可發貨。
供貨產品: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氣浮機、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絮凝沉淀池、玻璃鋼一體化設備、玻璃鋼化糞池、一體化提升泵站、微濾機、疊螺污泥脫水機、機械格柵、板框壓濾機、帶式壓濾機等。
工作分配:供方提供設備的運輸、安裝調試,需方負責土建工作。
廢水處理系統中設置均質調節池的目的是什么?
廢水處理系統中設置均質調節池的目的為:
(1)使間歇生產的工廠在停止生產時,仍能向生物處理系統繼續輸入廢水,維持生物處理系統連續穩定地運行;
(2)提高對有機負荷的緩沖能力,防止生物處理系統有機負荷的急劇變化;
(3)對來水進行均質,防止高濃度有毒物質進入生物處理系統;
(4)控制閉值的大幅度波動,減少中和過程中酸或堿的消耗量;
(5)避免進入一級處理裝置的流量波動,使藥劑投加等過程的自動化操作能夠順利進行;
(6)沒有生物處理場的工廠設置均質池,可以控制向市政系統的廢水排放,
以緩解廢水負荷分布的變化、均質調節池的類型有哪些?
均質調節池可分為以下幾類:
(1)均量池:常用的均池實際上是一種變水位的貯水池,適用于兩班生產面污水處理場需要24h連續運行的情況。
(2)均質池:常見的均質池為異程式均質池。異程式均質池水位固定,因此只能均質,不能均量。
(3)均化池:均化池結合了均量池和均質池的做法。
(4)間歇式均化池:當水量較小時,可以設間歇貯水、間歇運行的均化池。間歇均化池效果可靠但不適合于大流量的污水。
(5)事故調節池。
均質調節池的混合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混合方法有:水泵強制循環;空氣攪拌;機械攪拌;穿孔導流槽引水。
均質調節池的空氣攪拌混合方式有什么特點?
空氣攪拌不僅起到混合均化的作用,還具有預曝氣的功能:
空氣混合與曝氣可以防止水中固體物質在池中沉降下來和出現厭氧的情況,還可以使廢水中的還原性物質被氧化,吹脫去除揮發性物質,使廢水的BOD5值下降,改進初沉效果和減輕曝氣池負荷。空氣攪拌的缺點是能使廢水中的揮發性物質散逸到空氣中,產生一些氣味,有時需要在池頂安裝收集排放這些氣體的裝置。
均質調節池中采用穿孔曝氣管攪拌時,曝氣強度一般為2~3m³/(m*h)或5~6m³/(m²*h),當進水中懸浮物的含為200mg/L時,保持懸浮狀態所需動力為4~8W/(m³廢水)。為使廢水保持好氧狀態,所需空氣量平均為0.6~0.9m³/(m³*h)。
空氣攪拌時,布氣管常年淹沒在水中,使用普通碳鋼管材容易腐蝕損壞,必須使用玻璃鋼、ABS塑料等耐腐蝕材質,安裝要求較高。
設置均質調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均質調節池的基本要求如下:
(1)為使均質調節池出水水質均勻和避免其中污染物沉淀,均質調節池內應設攪拌、混合裝置。可以采用水泵循環攪拌、空氣攪拌、射流攪拌、機械攪拌等方式,其中空氣攪拌因簡單易行和效果好而被廣泛應用,空氣攪拌強度一般為5~6m³/(m²*h)。
(2)停留時間根據污水水質成分、濃度、水量大小及變化情況而定,一般按水量計為10~24小時,特殊情況可延長到5天。調節池還可以起到儲存事故排水的作用,若以事故池作用為主,則平時要盡量保持低水位。
(3)以均化水質為目的的均質調節池一般串聯在污水處理主流程內,水量調節池可串聯在主流程內,也可以并聯在輔助流程內。
(4)均質調節池池深不宜太淺,有效水深一般為2~5m;為保證運行安全,均質調節池要有溢流口和排泥放空口。
(5)廢水中如果有發泡物質,應設置消泡設施;如果廢水中含有揮發性氣體或有機物,應當加蓋密閉,并設置排風系統定時或連續將揮發出來的有害氣體(攪拌時產生的更多)高空排放。
MBR一體化設備利用膜生物反應器(MBR)進行污水處理及回用的一體化設備,其具有膜生物反應器的所有優點:出水水質好,運行成本低、系統抗沖擊性強、污泥量少,自動化程度高等,另外,作為一體化設備,其具有占地面積小,便于集成。它既可以作為小型的污水回用設備,又可以作為較大型污水處理廠(站)的核心處理單元,是目前污水處理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工作原理
MBR是一種將膜分離技術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結合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它用具有*結構的MBR平片膜組件置于曝氣池中,經過好氧曝氣和生物處理后的水,由泵通過濾膜過濾后抽出。它利用膜分離設備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質截留住,省掉二沉池。活性污泥濃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停留時間(SRT)可以分別控制,而難降解的物質在反應器中不斷反應、降解。
由于MBR膜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系統固液分離的能力,從而使系統出水,水質和容積負荷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經膜處理后的水水質標準高(超過*A標準),經過消毒,后形成水質和生物安全性高的再生水,可直接作為新生水源。
由于膜的過濾作用,微生物被*截留在MBR膜生物反應器中,實現了水力停留時間與活性污泥泥齡的*分離,消除了傳統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脹問題。膜生物反應器具有對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硝化能力強,可同時進行硝化、反硝化、脫氮效果好、出水水質穩定、剩余污泥產量低、設備緊湊、占地面積少(只有傳統工藝的1/3-1/2)、增量擴容方便、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等優點。
小型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與傳統的污水處理生物處理技術相比,MBR具有以下明顯優勢:
1.設備緊湊,占地少
由于生物反應器內將污泥濃度提高了2~5倍,容積負荷可大大提高,而且用膜組件代替了二沉池和過濾設備,因此,與常規生物處理工藝相比,膜生物反應器的占地面積可大為減少;
2.出水水質穩定
由于膜的分離作用,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沉淀池,處理出水極其清澈,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出水水質優于建設部頒發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25.1-89),可以直接作為非飲用市政雜用水進行回用。
同時,膜分離也使微生物被*被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使得系統內能夠維持較高的微生物濃度,不但提高了反應裝置對污染物的整體去除效率,保證了良好的出水水質,同時反應器對進水負荷(水質及水量)的各種變化具有很好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能夠穩定獲得的出水水質。
曝氣生物濾池技術是在充分吸取國外曝氣生物濾池(BAF)優點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它的大特點是使用一種新型的球形陶粒填料,在其表面及開口內腔空間生長有微生物膜,污水由下向上流經濾料層時,微生物膜吸收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其自身新陳代謝的營養物質,并在濾料層下部提供曝氣供氧的條件下,氣、水同為上向流態,使廢水中的有機物得到好氧降解,并進行硝化脫氮。它定期利用處理后的出水對濾池進行反沖洗,排除濾料表面增殖的老化微生物膜,以保證微生物膜的活性。
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污水的原理是反應器內濾料上所附生物膜中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濾料及微生物膜的吸附阻留作用和沿著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鏈分級捕食作用以及微生物膜內部微環境的反硝化作用。
根據曝氣生物濾池中的水流流向,其可分為上向流和下向流曝氣生物濾池,由于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接近于理想濾池,所以在實際工程中應用較多。
曝氣生物濾池反應器為周期運行,從開始過濾到反沖洗完畢為一個完整的周期。具體過程如下:
經預處理的污水從濾池底部進入濾料層,濾料層下部設有供氧的曝氣系統進行曝氣,氣水為同向流。在濾池中,有機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NH3-N被氧化成NO3-N;另外,由于在堆積的濾料層內和微生物膜的內部存在厭氧/缺氧環境,在硝化的同時實現部分反硝化,從濾池上部的出水可直接排出系統。
隨著過濾的進行,由于濾料表面新產生的生物量越來越多,截留的SS不斷增加,在開始階段濾池水頭損失增加緩慢,當固體物質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使水頭損失達到極限水頭損失或導致SS發生穿透,此時就必須對濾池進行反沖洗,以除去濾床內過量的微生物膜及SS,恢復其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