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處理50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污水設備生產、直銷廠家:魯盛環保。
*產品: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氣浮機、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絮凝沉淀設備。
訂貨我們負責送貨到現場,派專業技術安裝、調試。
需要污水設備,了解污水設備,可隨時咨詢。
曝氣池的分類
活性污泥法系統中,處理廢水的核心構筑物為曝氣池。曝氣池的池型與構造可分為:
1、從混合液流型可分為推流式、*混合式和循環混合式(即氧化渠)三種;
2、從平面形狀可分為長方廊道形、園形或方形、環形跑道形三種;
3、從采用的曝氣方法可分為鼓風曝氣式、機械曝氣式以及兩者聯合使用的聯合式三種;
4、從曝氣池與二沉池的關系可分為分建式和合建式兩種。
曝氣的方法和設備
曝氣是將空氣中的氧強制溶解到混合液中外,還起到攪拌混合作用。通常采用的曝氣方法有鼓風曝氣法和機械曝氣法兩種。有時以鼓風曝氣法供應氧氣,而用機械進行攪拌提高充氧能力,這適用于濃度較高的廢水。
我國石化系統采用的*混合式表面曝氣池所用的曝氣設備,基本上為泵(E)型葉輪。推流式曝氣池所用的擴散裝置,過去多為穿孔管,螺旋曝氣器,的微孔曝氣器等。
活性污泥法常見的問題及其對策
1、污泥上浮
二沉池有時會產生污泥上浮的現象。其原因主要有三種:污泥膨脹、污泥脫氮和污泥腐化。
(1)污泥膨脹
污泥膨脹大致有絲狀體膨脹和非絲狀體膨脹兩種。多種屬前者。絲狀體膨脹主要是由于絲狀菌及真菌在污泥中大量繁殖所致,與溶解氧(DO)、沖擊負荷、進水水質的變化、運行管理及構筑物結構型式等因素有關。其對策:
a、充分曝氣,使混合液中的DO一般不少于1-2mg/L。
b、若BOD:N:P失調,則投加適量的N或P。
c、在回流污泥中投加漂白粉或ye氯以消除絲狀細菌。加氯量可按干污泥的0.3-0.6%計。
d、調整PH。
e、投加惰性物質,如粉狀活性炭、石棉粉、硅藻土、黃泥等。
污泥膨脹是污水處理廠較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置,必要時改換新泥。如果在曝氣池后用氣浮池代替沉淀池,則可消除污泥上浮對出水水質的影響。
(2)污泥的脫氮
當曝氣時間長或曝氣量大時,在曝氣池中將發生高度硝化作用而使混合液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這時,在沉淀池可能由于反硝化作用所產生的氮氣使污泥上浮。其對策是:
a、增加污泥的回流量或及時和污泥,以減少沉淀池中污泥的停留時間。
b、減少曝氣量或縮短曝氣時間,以減弱硝化作用。
c、減少沉淀池的進水量,從而減少池中污泥量。
(3)污泥的腐化
由于操作不當,曝氣量過小,二沉池污泥可能因缺氧而腐化,即造成厭氧分解,產生大量氣體,促使污泥上升。這時應加大曝氣量。
2、活性污泥不增長或減少
活性污泥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1)污泥由于上浮而流失;
(2)污泥所需的氧料不足,包括廢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少。
采取的對策是:
(1)提高沉淀效率,防止污泥流失;
(2)投入足夠的養料,包括進水水量;
(3)若養料少,則應減少空氣量,否則將引起污泥的“過氧化”而使泥量減少。若養料多,則應增加曝氣量,使活性污泥迅速增長。
每天處理50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培養污泥處理段厭氧污泥的方法:
(1)大中型污水處理廠一般在水處理段后,有足夠的剩余污泥后,再培養厭氧污泥比較有利。
(2)先將消化池內充滿二級出水,投入其它消化池的厭氧污泥菌種,或接入水處理段的剩余污泥。
(3)在消化污泥來源缺乏的地方可用人糞、牛糞、豬糞、酒糟、剩余的淀粉等郵寄費烏稀釋到含固率為1%~3%投入消化池。
(4)培養消化污泥菌時,必須控制pH值和有機物投配負荷,pH值應保持在6.4~7.8之間。有機負荷控制在0.5kgVSS/(m³.d)之下。投配負荷過高,會導致揮發性脂肪酸大量積累,pH值降低,使酸衰退階段太長,從而延長培養時間。
(5)充分攪拌消化池內的混合污泥。中溫消化要保持消化池內的水溫在35℃±2℃,邊進泥邊加熱,待加至所需溫度及泥位后,暫停進泥。待厭氧消化產氣正常后可逐漸增加投泥量,直至到正常加泥。
(6)每日分析沼氣成分,所需數據正常時,取樣品進行點火試驗,(注意防火、防爆)然后才可正式進行沼氣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