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水處理一體化系統
活性污泥處理廢水的過程中,微生物生理活動的快慢,直接影響著污泥的活性,從而對處理效果產生影響,因此,首先要了解影響微生物生理活動的因素。主要有pH值、水溫、營養物質、溶解氧和有毒物質等。
pH值:微生物的生理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環境的酸堿度變化的影響,只有環境的酸堿度適宜,微生物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環境中氫離子含量會影響微生物細胞質膜上的電荷性質,從而影響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pH值的變化對微生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當微生物處于適宜pH條件時,代謝速率快,污泥活性高,對有機物的吸附能力也比較強;當環境pH值過大地偏離適宜的數值時,微生物的生物酶系統的催化功能相應的減弱,甚至消失。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代謝功能也會隨之降低,從而影響其對有機物的去除效果。用于處理廢水的微生物,其一般*pH值在6.5-8.5之間。
水溫:溫度對微生物生理活動的影響十分重要。適宜的溫度,能夠促進和強化微生物的生理活動;相反,溫度不適宜,微生物的生理活動會減弱甚至于破壞,還有可能發生生理特性和形態的改變,甚至導致微生物死亡。為了安全起見,一般將活性污泥處理過程中的低溫度和zui高溫度分別控制在15℃和350Co
營養物質平衡:參與活性污泥處理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其周圍環境的廢水中吸取必需的營養物質,包括碳源、氮源、無機鹽類及其他某些生長索等,待處理的廢水中必須充分地含有這些物質。其中碳是構成微生物細胞的重要物質,參與活性污泥處理的微生物對碳源的需求量較大;氮是組成微生物細胞內蛋白質和核酸的重要物質;磷用于合成核蛋白、卵磷脂和其他磷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代謝和物質轉化過程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生活污水氮、磷含量充足,但一般工業廢水的氮和磷含量缺乏,必須另外補加相應的氮源和磷源,以保證微生物正常生長代謝。
溶解氧:參與活性污泥處理廢水的微生物一般以好氧菌為主,因此,在活性污泥凈化反應中,必須有足夠的溶解氧。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時,其溶解氧濃度一般保持在不低于2mg/L的程度(以出口處為主)。若溶解氧不足,此狀菌在系統中的生長將占優勢,容易誘發污泥膨脹現象的產生;但若溶解氧過高,則會導致有機物分解速度過快,微生物營養缺乏,致使污泥更易老化且結構疏松,此外,在經濟上;也不適宜。
有毒物質:廢水中對微生物的生理活動有抑制作用的物質有重金屬離子、氰、酚等。一些重金屬離子(鐵、銅、鉛、鋅、鍋、鉻等)能和細胞的蛋白質結合,從而使其變性或沉淀,對微生物產生毒害作用。酚類化合物能對一些酶系統(如氧化酶和脫氫酶),產生抑制的作用;并且酚對菌體的細胞膜有損害作用,會促使菌體的蛋白凝固,破壞細胞正常代謝。
混凝沉降法是目前常使用的化工廢水處理方法,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混凝劑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混凝效果的好壞,從而影響到水處理的效果。現階段常用的混凝劑主要是鋁鹽、鐵鹽等無機混凝劑。
混凝劑的種類多種多樣,按照混凝劑的作用機制大致可分為3類:絮凝劑、凝聚劑和助凝劑。按照混凝劑的化學性質劃分,可分為無機混凝劑、有機混凝劑和微生物混凝劑。目前應用廣的是高分子混凝劑,包含有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聚合硫酸鋁鐵等。高分子混凝劑比傳統的無機混凝劑分子量大,用量少,且電中和能力強,它的多核結構使其具有明顯的吸附作用。因此,高分子無機混凝劑的研究一直是水處理的重點課題。
混凝法主要有4種作用機理:①雙電層壓縮。在廢水中加入鹽類電解質,壓縮雙電層,使得分子間的靜電排斥作用減少,兩膠體間距縮短,吸引力增大。當加入的藥劑量達到一定數值時,微粒的動能就能超過靜電斥能,使得離子在碰撞時就會發生凝聚、沉降哺]。②化學一架橋作用。化學一架橋作用是指混凝劑中的粒子與膠體粒子通過相互橋連作用發生碰撞時,形成膠粒一聚合物一膠粒式的化學架橋,這樣就形成了絮凝體。③吸附一電中和。吸附電中和是膠粒表面電荷對異價粒子的吸附作用使其脫穩,從而發生絮凝作用。④網捕或卷掃式。當金屬氧化物或金屬鹽作為絮凝劑時,隨著加入量的增加形成沉淀,這些沉淀對水中污染物進行網捕、卷掃從而混凝沉降。在實際應用中,這4種機理一般會同時使用,只是不同水質使用的機理有主次之分。
醫療廢水處理一體化系統混凝劑用于處理化工廢水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現已成為工業廢水處理的重要環節。混凝劑常用于去除廢水中的固體、膠體顆粒物,降低廢水色度等指標,也對重金屬離子及微生物有一定的消除作用。混凝劑可以自成水質預處理系統,也可以與其他處理系統組合,一起發揮去除水質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功效,為水質改善作出大的貢獻。
MBBR工藝原理是通過向反應器中投加一定數量的懸浮載體,提高反應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種類,從而提高反應器的處理效率。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氣的時候,與水呈*混合狀態,微生物生長的環境為氣、液、固三相。載體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氣氣泡更加細小,增加了氧氣的利用率。另外,每個載體內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種類,內部生長一些厭氧菌或兼氧菌,外部為好養菌,這樣每個載體都為一個微型反應器,使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同時存在,從而提高了處理效果。MBBR工藝兼具傳統流化床和生物接觸氧化法兩者的優點,是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方法,依靠曝氣池內的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載體處于流化狀態,進而形成懸浮生長的活性污泥和附著生長的生物膜,這就使得移動床生物膜使用了整個反應器空間,充分發揮附著相和懸浮相生物兩者的*性,使之揚長避短,相互補充。與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懸浮填料能與污水頻繁多次接觸因而被稱為“移動的生物膜”。
懸浮生物填料上主要附著異養菌和硝化菌,通過硝化作用去除原污水中的氨氮,同時對COD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根據進水水質及出水標準要求,還可以設計成①A/O膜反應器②A/O硝化反硝化反應器+MBR 。
技術關鍵
微生物的掛膜培養,合理控制溶解氧與HRT,填料填充率。
技術優點
與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填料生物膜法相比,MBBR既具有活性污泥法的性和運轉靈活性,又具有傳統生物膜法耐沖擊負荷、泥齡長、剩余污泥少的特點。
(1)填料特點
填料多為聚乙烯、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體等制成的,比重接近于水,以圓柱狀和球狀為主,易于掛膜,不結團、不堵塞、脫膜容易。
(2)良好的脫氮能力
填料上形成好養、缺氧和厭氧環境,硝化和反硝化反應能夠在一個反應器內發生,對氨氮的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
(3)去除有機物效果好
反應器內污泥濃度較高,一般污泥濃度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10倍,可高達30~40g/L。提高了對有機物的處理效率,同時耐沖擊負荷能力強。
(4)易于維護管理
曝氣池內無需設置填料支架,對填料以及池底的曝氣裝置的維護方便,同時能夠節省投資及占地面積。